返回

爱你老妈,玄武门见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7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不说恢复成清朝时的统治力呢。

    敌人最见不得对手好,且他一定是最了解对手的。

    所以这时候回看所谓明史中的实证。

    ‘欸!我亲眼去太庙看了!朱元璋鞋拨子脸!

    欸!我亲眼在太庙看见了!太庙里面供着的是个朝鲜妃子的牌位,朱棣不是马皇后的儿子!是卑贱的庶子!

    欸!诛杀十族,残忍!血腥!暴戾!’

    每一次明史被修订,朱元璋、朱棣就更暴虐更愚蠢,方孝孺死的就更壮烈,编造故事的bug也少了一点。(虽然老朱家人确实有毛病,但与文中提及事情无关)

    单说,清朝还为杜撰的壮烈之士方孝孺打过补丁呢。

    不然还能咋办?方孝孺死前的绝句,怒斥朱棣弑杀至亲骨肉残忍至极。

    嗯,朱允炆呢?

    一个薛定谔的杀了侄子,一个证据确凿的杀了几个叔叔全家,到底谁更过分些。

    为何要提及明史的惨烈。

    因为和自己的处境像啊。

    他比北平远点在朔丹,是嫡子但不是藩王是安和驸马,国度内的皇帝他也不干人事逼得自己和百姓活不下去了,他也要‘清君侧’,他也要南下擒龙,他也要与朝中大势力做斗争强化皇权,与这个女频世界杜撰的正统对抗。

    这不就是历史的车轮滚来滚去重复不停复制粘贴吗?

    而且他的版本还地狱些。

    他要制约的不是文人集团,是文人集团的前身,传承千年的世家门阀集团。

    正常历史中的唐朝,门阀集团被黄巢拿着族谱一个个点名对着杀光了。

    带来的好处就是,底层真正有本事的人,有了上升的渠道,科举它真的是科举了。

    可问题在哪里。

    当时的政体没有因为门阀缺失,而补全一套超脱出门阀士族血脉关联、对国家忠诚效力的法度。

    它依旧是靠着外儒内法,用一成不变的祖宗之法治理的。

    能拿古代的法律去治理改革开放以后的东方大国吗?

    不能。

    所以能拿没有了门阀的法度,继续去治理中原大地吗?

    从站在千年历史之后的角度上来看,答案也是不能。

    文人多了上升的机会,他做的就真的比门阀好吗?

    有待辩证,有优有劣。

    传承千年的门阀世家锁了上升渠道,可是以书院、地方为体系的‘寒门’文人上台,他也锁。

    科举到底是以哪个流派的注释为范本,地区出身哪里、师从何处,这和世家门阀以血统决定科举制度,它无非就是换了个皮罢了。

    只是唐、北宋,都还有着自古以来传承的文人气节,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,大家的脊梁骨都是挺直的,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,是誓死保家卫国的。

    坏在哪里。

    宋完,元起。

    元朝分人种制度,引入了大量以放高利贷、收税、只想搞钱完全不在乎人民的色目人、外族人,并将他们列在汉族之上。

    他们是商人,只要钱,也只在乎钱,于是依附于制度,所谓的‘豪绅’正式诞生了。

    也是从这时起,中原大地上萌生出了资本主义的芽。

    乱花渐欲迷人眼,没了气节、社会道德约束和底线,多少人能顶得住诱惑,想不择手段的飞升?

    明推翻了元,赶走了色目人,可豪绅依然在。

    文人背后有豪绅,文人贪慕权利,商人逐利,文商结合开始与皇权博弈,恶性斗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,逼得国库空空,皇帝都不敢出宫了。

    古代良民四种,士农工商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样分配,不是掌权者、古代人愚蠢,不知道商人会带来的经济繁荣与好处。

    而是自春秋战国以后,通过那段纷争时期大量的历史案例验证,通过分析秦大一统的必然结果,

    统治者发现,最弱的农,反而是立国之本,最忠诚于国家的民,

    最轻松、最富裕享受的豪绅、大商人,恰恰是亡国之蛆。(我没有喷现代行商人的意思,别过度阅读理解,or)

    商人与没有根基的文人,他们对这个所谓的明朝,有多少羁绊?

    世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千年,说中原大地是皇帝的,可他们瞧不起皇帝,宁娶五姓女,不尚皇帝女。

    认为流水的皇帝的铁世家,自诩这片中原大地是我家。

    世家会追逐权利,可绝大多数的他们是不会背叛这生养了自己与祖宗的土地。

    而仅有自己与金钱的文人集团呢?

    他们在朝廷这个公司任职,他们其中有多少人,对皇帝真正有感情、有忠诚?

    大部分的,还不是谁开得价高,就归顺于谁。

    女真能入主中原,他们哪里来的米粮、盐铁?

    老天爷的馈赠?

    贼给的,因为这赚钱呀,他们巴不得没有国界,因为这样他们的利益会更广。

第57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